今年来,焦村镇上岭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在“真”字上下功夫,着力在“帮”字上见成效,扎扎实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,无论是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中,还是在村庄规划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上,用实际行动为上岭村乡村振兴发展“增砖添瓦”。
聚焦组织建设,强化队伍力量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,扎实推进和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,带头规范“三会一课”、组织生活会、发展党员等各项制度,组织全村党员加强理论学习,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党性素养和综合文化素质。并着手建立学习制度、例会制度、日志制度,强调工作纪律,明确分工负责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,工作队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周例会第一议题,与村“两委”干部开展学习沟通交流,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,强化村党组织建设。同时,注重发展党员工作,严格按照“坚持标准、保证质量、改善结构、慎重发展”的要求,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,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、凝聚力和组织力。截至目前,累计召开党员大会2次,组织学习8次,专题党课2次,发展入党积极分子 1人,转预备党员2人。
聚焦基层治理,为民办好实事。坚持把基层治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上,持续加强村级治理,紧紧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任务目标,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架起干群“连心桥”。并通过“串门子、拉家常”等多种方式覆盖式走访监测户、脱贫户、一般户,深入了解掌握村民家庭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、就业收入、意见需求等情况,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,确保群众诉求“事事有回响、件件有着落”。同时,驻村工作队还依托网格化基层治理机制,推动党员干部进网格、进农户,主动排查网格内的矛盾纠纷、消防、治安隐患、困难问题等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,形成由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变为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的新格局。截至目前,累计走访村民290余户,收集各类问题70余件,协调解决30余个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、农业生产等志愿服务活动6次。
聚焦产业根基,护航经济发展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探索“党建引领+多元主体+农文旅融合”的发展模式,以强村公司为抓手,通过土地牵引,统筹配置扶贫资产、劳动力、资金等要素,着力打造十八姓“特种种植—林下养殖—饲料加工—粪污处理有机肥”绿色种养循环链,同时,结合九龙峰自然保护区、村庄坐落、田园风光等优势,围绕“生态研学、农事体验、休闲康养”等业态,做足资源文章,并积极谋划与“桃花源”保护中心、罗宇杰设计工作室等社会主体共同构建村庄整体规划运营机制,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养殖、采摘观光、网红民宿等产业,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呈现出“以旅促农、文旅惠民”的新气象。截至目前,以“黄山十八姓”商标,开发有机大米、椴木菇、茶叶、蜂蜜、菜籽油、笋干等6大类农副产品,年销售40余万元,同时,通过九龙峰研学带动乡村旅游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,并与社会资本云下山田完成投资签约,共同做活乡村旅居康养新文章。(王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