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市黄山区系统实施“四雁工程”,充分激活乡村振兴“人”的关键要素,着力培育一支“头雁”引领、“雏雁”支撑、“归雁”反哺、“群雁”兴巢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,从而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“头雁”引领强基础。以村“两委”换届工作为契机,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班子,79个村党组织新当选委员318名,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5.4岁,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3.9%,年龄、学历结构较上届进一步优化。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能上能下机制,选派8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、回引1名返乡创业人才、跨村交流1名农村所需人才到曾经的软弱涣散村、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、村级工作多年无起色无变化村、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,有效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,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。
“雏雁”支撑增保障。建立“乡镇青年人才库”“乡镇青年人才党员库”“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”,把一些群众基础好、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、退伍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范围,保证每个村都有2-3名后备干部人选,每年都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,不断优化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,通过结对帮扶、挂职锻炼等措施,让后备干部多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,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成长。
“归雁”反哺注活力。连续3年实施大学生回引计划,建立大学生回村任职学历补助和阶梯式培育机制,吸引45名大学生返村任职。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库和供给库,引导17名农业、文旅、新经济等各行业“新黄山人”到村任最美乡村推介官、首席乡村产业导师等职务。实施旅外人才“引凤回巢”行动,入库优秀旅外人才224名,摸排外地在黄旅居和留居人才89名,通过旅外人才引荐签约项目5个,达成企业定制培养50人,招引市外大中专毕业生43人,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2期、培训人员400多人次。
“群雁”兴巢添动能。在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,进一步选派28名专技人员、48名金融专员、29名科技特派员、7名邮政市场专员到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帮扶指导;同时,组建2个区级产业发展(规划建设)服务团、14个乡镇产业发展服务站、79个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队,由区级产业发展服务团牵头定期收集诉求清单、列出服务清单、明确责任清单、建立销号清单和实绩清单,并建立定期服务、定期会商、定期报备、定期宣传机制,三级联动、五员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